2008-11-16

四百擊



影片資料:1959/法國/黑白/94M 導演:楚浮 四百擊〈The 400 blows〉
納悶著為什麼是這個數字400?據說是法國諺語,有「荒唐不拘,任性而為」的意思,不過我想用「慘」來形容少年一連串的遭遇更貼切吧!看電影,常常想不起最後的結局是什麼,然而這部電影不一樣,深刻印在我腦海裡的就是ending的畫面。少年逃出感化院,快速的狂奔,最後奔向海邊然後回頭,那雙茫然、不知何去何從的眼眸定在鏡頭前,彷彿對著鏡頭前的觀者,發出這樣的問題:「為什麼會這樣?」我心裡頭感覺到一股寒涼。一連串的失焦,從家庭與父母間的關係,學校師生的關係,身邊的大人,沒有人「看」到這個少年。下課後回家,一個人孤獨的擺著餐具、寫作業。不快樂的母親,無法關愛少年,自己尋找孤寂內心的熱情。情緒不穩定的父親,時好時壞;高興時幽默化解少年與母親的衝突,情緒不好時的責備也不輸母親‧‧‧‧。學校那個差勁的老師,一直把少年當做是問題少年,不愛讀書,連少年的好文章非但沒有鼓勵卻污蔑他是抄襲來的,對少年的不信任,很有可能埋葬了少年寫作的天份。老師一直是漫常學習過程中,有可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人,是毀?是造就?有句話說:我們如何期望一個人,他就會變成你所期望的樣子。特別是還在尋求自我認同的“混亂”階段,我們從別人對自己的期待,來認同自己。一個常常被指責、批評,不被接納的學生,大概也不會覺得自己是不錯的吧!一連串與大人挫折的互動關係,孤獨少年唯一的溫暖大概是來自同儕的友誼吧!兩個不喜歡學校的少年,一起翹課,反而在學校之外找到另一個探險的世界。一起翹課看電影,遊蕩,抽煙‧‧‧‧最後因為需要錢偷竊而進了感化院。整部電影描繪出少年的內心深刻而不帶批評,說教,他,只是在說一個故事。 一個令人看了會驚心動魄的故事。據作家黃春明說,他自己也是個叛逆的學生,他曾與電影中的少年同樣被老師懷疑過,後來老師“知錯能改”轉而鼓勵。誰無少年徬徨時,所以遇到一位好老師對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!黃春明給臺灣孩子的一席話:blog.chinatimes.com/openbook/archive/2007/08/31/193718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