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08-08

再看一次“遠離非洲”

搭朋友的車一起要去南投參觀機構,她得先將一兒一女送去新竹“托管”我一上車,念國一的兒子向我介紹:這是媽媽最愛聽的音樂也是我愛聽的。猜,是誰?是ABBA合唱團耶!我也愛,我說。
我想起念國中的姪女,在我上去回埔里時告訴我,她喜歡聽John Denver的歌,哇,姑姑也曾瘋迷過他的歌耶,我跟姪女說,也是在她現在這個年齡。有趣,ABBA、John Denver都是我國中階段愛聽的歌,看著歌詞聽歌附加學英文。可證,好聽的音樂就是會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去,但是好的原素在哪裡?我也說不清,唯一我能說的就是:感動,感動你,感動我,一直感動下去..就是好音樂,簡單地說,就是這樣囉。


下午,我把得來不易的「遠離非洲」DVD又看了一遍。最近特別想看,博客來又買不到,捱了好久,才有今天。這是又一個歷久不衰的例子〈至少對我而言〉。相較於好多年前那個年輕女孩,今日再看體會更深。
「遠離非州」這部電影之所以令人難忘、回味,除了故事的精彩,還有就是這部電影的配樂,與故事的搭襯可稱完美,將在非洲草原所面臨的人生困境及衝擊的氣氛營造得讓人看了,聽了,就有觸動。凱倫是一位丹麥作家,1914-1931年間曾旅居肯亞。當她回到丹麥之後,寫下這段生平故事,也就是聞名於世的著作「遠離非洲」,後來並且改編為知名的電影,薛尼.波拉克導演,並榮獲1985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改編劇本、最佳配樂、最佳攝影、最佳美術設計等六像大獎。








好多年以前看得是:動人的愛情故事;今天更多的感動是:人在面對生命中的挫折時所對應的態度。
整部電影裡面有好多精彩的對話,不再是當年年輕女孩們激烈討論的婚姻只是一種形式,不必為一張紙而結婚;更多發人省思的是:白人到非洲拓墾,掠奪非洲人的資源,卻以為是自己的土地、自己所擁有的「黑工」,以為好意的教育卻要教的是英國的狄更斯.....透過飾演丹尼斯的勞勃瑞福與飾演凱倫的梅莉.史翠普的對話反應對當時殖民新世界的反省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好精采的部落格
    文情並茂
    讓我也想起初看這部片子時的歲月
    年輕時的感動
    的確是與現在再看ㄧ次時的感動
    是截然不同的.

    ang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發覺可能我也再變老
    所以對老東西
    過去的記憶
    愈來愈懷念

    謝謝妳的留言唷

    回覆刪除